欢迎光临每日中国!

每日中国
当前所在位置:每日中国主页 > 微商 > 正文 >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2020-03-12 14:30:44 来源:互联网 阅读:-

曾经为娱乐圈批量输送新鲜血液的网剧,造星能力正在遭遇滑铁卢。

 | 申敏来源 | Vlinkage

2020年Q1的网剧市场热闹无比。《无心法师》《爱情公寓》《刘老根》等剧N代争相亮相,《三生三世枕上书》《热血同行》《大主宰》等流量剧闪亮登场,还有《时光与你都很甜》《地球脸红了》《人间烟火花小厨》等新人挑大梁的剧集扎堆袭来。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从目前的播出数据来看,相较前两者有国民度较高的演员坐镇,后者因表演阵容是新面孔似乎输在了起跑线上。但过往的经验又告诉我们,新人主演的网剧并非全军覆没,不乏有一些出圈的幸运儿。

于是,不禁让人反思曾经为娱乐圈批量输送新鲜血液的网剧,造星能力是否遭遇了滑铁卢。尽管近两年夏日限定的奇迹仍会如期上演,但网剧捧人的频率迅速下降却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网剧究竟为何能造星?哪类题材网剧是造星利器?新人通过网剧一战成名的辉煌成绩,缘何如今变得黯淡?当演员市场竞争愈发白热化,当视频平台以网生内容为重点攻克的盈利KPI,这些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新人到明星的孵化器

网剧的造星效应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把演艺界的小透明捧成流量;二是让过气的知名演员翻红。归根结底,就是国民度一夜间暴涨。在此,本文主要围绕第一种现象来探讨。

网剧的造星能力与其发展历程紧密相关。2014年之前网剧正值野蛮生长的粗放时代,一大批粗制滥造的网剧扑面而来,带有浓厚的“屌丝”属性,参与其中的演员也大都因披着恶搞的外壳难以出圈。

随着2015年网剧进入井喷期,超级网剧的概念被打响,加之内娱圈流量元年的开启,几股外力合体令网剧造星初见雏形。首批受益者便是主演了《盗墓笔记》跻身初代流量的杨洋。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同时,《无心法师》《心理罪》《暗黑者》等圈层爆款网剧又将彼时默默无闻的韩东君、张若昀等人推向大众视野,收割了一批原始粉丝。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2016年开始,网剧造星效应集中引爆。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新人通过一部爆款剧段位飞升的盛况屡见不鲜。

《太子妃升职记》捧红了男女主角盛一伦、张天爱,《上瘾》让黄景瑜、许魏洲名声大噪,《最好的我们》令刘昊然、谭松韵成为同辈新人里的佼佼者。据Vlinkage数据显示,刘昊然通过这部网剧,新媒体指数由不到6飙升至8.6,人气可见一斑。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兴许是瞄准了网剧高频率的造星威力,一些经纪公司会主动向视频平台推荐旗下新人试戏,而一些同时运营艺人业务的综合型影视公司则会主动往项目里“塞新人”,然后卖给平台。所以,一大波新人挑大梁的网剧应运而生。

可是广撒网之下的中奖率却在降低。虽然新人给大众带来新鲜感,但轮番轰炸难免会看花眼。即便是头顶大IP光环的小而美网剧,造星能力也不复以往。

去年播出的《独家记忆》里的李婷婷、张超,《致我们暖暖的小时光》里的邢菲、林一,诸如此类剧火人不火的现象层出不穷。要知道,同类剧放在前几年可算得上是新人成名的助推器——《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里的胡一天、沈月一炮而红就是证明。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之前网剧造星不分档期,粉丝红利容易收割,如今网剧这一新人孵化器的天时地利人和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从2018年开始,暑期档成为网剧造星的一大后盾。朱一龙、肖战、王一博等新晋顶流,得益于夏日爆款《镇魂》《陈情令》的出圈。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而作为造星利器的网剧的题材类型也在不断流变。

早期,玄幻剧、探案剧、悬疑剧、穿越剧是打造新人的主要推手。随着审查的越发严苛,一些涉敏题材收紧创作闸口,校园剧、青春剧、甜宠剧、打擦边球的耽改剧等剧种继承造星重任,助力新人弯道超车。

这类深受网生代喜爱的网剧,在内容与播出渠道高度适配的相互作用下,容易成为圈层爆款,再加上剧中角色讨喜人设的赋能,便能实现“剧带人”效应,给新人冒头提供肥沃的土壤。尤其是有IP打底、受众基本盘稳固的类型剧进行影视改编后,书粉剧粉两个受众圈层叠加能给造星添柴加火。

网剧造星的秘密

网剧曾经核武器级别的造星效应不容小觑,虽然比选秀类综艺的操作周期要长,但培养的粉丝忠诚度更高。而且一旦新人的演技得到认可,后续的演艺道路会畅通不少,更不乏个别人从此叩开电视剧、电影等主流艺术作品的大门。

网剧能造星,究其原因不外乎几点。

一是与题材的特定性类型化有关。早年的探案、悬疑这类与电视台受众具有天然壁垒的剧种更适合以网络为播出渠道,它们填补了市场空白,具有吸引猎奇心旺盛的年轻人眼球的优势。一旦情节紧凑,剧中演员便能激发受众的共情,引起关注。

在暑期档、寒假档播出的校园青春剧和甜宠剧,档期的选择迎合了主流目标受众,让其有充足的时间追剧,利于口碑发酵。当剧集目标受众与视频平台用户高度重合时,符合“九千岁”审美的新演员容易脱颖而出。

二是一些剧集在营销时打出1+1>2的CP牌,发挥新人团结力量大的绑定原则,用角色间微妙的化学反应戳中受众high点,再引发移情到演员身上的自来水效应。譬如《东宫》男女主角戏里撒糖,戏外合体营业,深得CP粉的心。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三是新人性价比高,利于遏制演员天价片酬的行业乱象和平台自制剧控制试错成本。同时进入精耕细作阶段诞生的一批小而美的网剧,既给新人提供了露脸机会,也能满足受众日益增长的审美需求。例如甜宠剧《双世宠妃》《奈何boss要娶我》在取得第一季成功后,集合原班人马接连开发续作。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四是视频平台自制的网剧,在宣发时会有大量优质营销资源为新人做保障。尤其对那些平台旗下经纪公司的签约艺人而言,高曝光度能怒刷存在感,利于圈粉。

可见,网剧造星已形成一条环环相扣的闭环产业链。从内容制作到营销策略、再到播出渠道和受众等多层面相互反哺赋能,参与者有影视公司、经纪公司、平台方、粉丝等多个利益关联方。以网剧为载体、新人变明星,是一场“合作共赢”。

网剧造星威力削减?

当视频平台重点发力自制业务,网剧的内容和商业模式都走出了多元化的路径。圈层爆款层出叠现,分账剧也创下佳话。可这两年因网剧爆红的新人数量却肉眼可见地在缩水。

以近期收官的优酷独播的古装美食网剧《人间烟火花小厨》为例,该剧已经斩获8000万+的分账,打破去年《绝世千金》6600万的分账纪录,刷新分账剧的天花板。尽管片方赚得盘满钵满,但男女主角汤敏、杨凯程的知名度却在原地踏步。剧集的良好反响,并没有给新人演员加分。

网剧造星力式微背后

像这样剧红人没红的现象并非孤例。网剧造星的威力在逐渐消减,离不开本身运营模式的短板和影视大环境两大因素。

尝到和看到甜头的玩家们对网剧趋之若鹜,短视的目光往往会屏蔽阴暗处潜藏的危机。

网剧造星为一些幸运儿提供了捷径、缩短了奋斗的艰辛过程。这种造星路径的急速压缩和名利的得来容易,不仅会扭曲新人脚踏实地的健康心态,还不利于Ta们潜心磨练专业技能。一旦这种侥幸心理成型,对演艺道路百害无一利。

若是后续作品没有跟进,人气流逝会让初尝爆红滋味的新人变成流星,昙花一现。而一些才不配位的顶流即便资源飞升、片酬十倍百倍的暴涨,但自我膨胀和某些粉丝极端行为的招黑,都会让正主卷入舆论漩涡、败坏路人缘。

网剧对新人而言是把双刃剑,在享受红利的同时也会稍有不慎遭到反噬。这份晦暗难辨的随机性在无形中给网剧造星的前景蒙上了阴影。

此外,眼下进入冰河期的影视行业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新人演员的生存空间,网剧造星想再轻松复制曾经的神话,难上加难。

疫情给各大行业造成剧烈冲击,非刚需的文娱产业更是首当其冲受到恶劣影响。复工时间成谜,新人们要么原地待命、要么家里蹲,流逝的时光会让这些本无议价权的弱势群体身价变得更低。

坚持不住的就转行,有经纪公司做靠山的就耐心等待。可纵然是到了春暖花开可以复工的时候,新人面临的情况也不容乐观。

受到经济重创的影视行业,不排除网剧成本会相对缩水,导致新人片酬被压低。而一些一二线演员为了生存,或许会投奔网剧阵营,这对新人又造成降维打击,抢走金字塔底层人员的翻身机会。

当新人参与大制作网剧的机会减少,成名的几率就会骤降,遑论网剧造星?

除了近几年穿越等敏感题材网剧被打入冷宫,以及选秀类网综、短视频和直播平台的网红分流了一部分粉丝,会致使新人凭借一部网剧出圈的概率低。

更为“致命”的是,最近公布的“剧本完成才能备案”的广电新规拉长了影视项目的运作周期、放缓了制作速度,虽然政策目的是提高影视作品质量、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但却直接从源头上切断了新人在网剧领域本就不多的表演机会。

影视产业链上中下游多种因素累加,都为时下网剧造星设下了重重阻碍。

不过当下的停顿期,正好给了文娱从业者很好的反思契机。不论是影视制作者、艺人经纪方,还是打通全产业链的平台方,都不能固守一套网剧造星的方法论始终不变。懂得审时度势,或许才能开辟出一片各得其所的新天地。


推荐阅读:叶紫